当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物联网、5G等技术被应用到最传统的农村农业生产中,或将助力这一目标的实现。
1月8日10时许,谢福刚的手机突然响起,手机屏幕上显示着“警报”二字。
大概1分钟前,谢福刚带小布参观他位于邛崃乡下的鱼塘时,为了演示增氧机的使用效果,他手动拨开了鱼塘旁边的启动键,而这一举动被智能系统检测到,于是自动拨通了他的电话。“一般是不需要手动操作的,所以系统要把这个情况通知到我。”谢福刚说着挂掉了电话,虽然没有发生什么问题,但他收起了笑容,“警报”二字勾起了令他痛心的回忆。
2019年的夏天,气温一度骤降,在一个天还未亮的早晨,谢福刚接到了鱼塘工人打来的电话:“出问题了!我一个人处理不过来!”此时,(养鱼用的)网箱内一些鱼肚子朝上漂浮在水面。谢福刚赶紧起床赶到鱼塘,整箱鱼已经全部死亡,这让他心痛不已:“鱼缺氧后20分钟就会死,一小群鱼翻起来的时候,水下面的鱼也差不多都死了。”一网箱的鱼死去,直接损失达十几万,这种事在谢福刚的鱼塘发生过好几次。此后,谢福刚痛定思痛,决定用技术来改变传统的养鱼模式。
事实上,他一直在改变。2010年以前,谢福刚在成都市区做汽修工作,一个偶然的机会加上对家乡的依恋,他回到邛崃乡下承包了这个近百亩的鱼塘,取名“绿色嘉园农场”。一开始,他完全使用传统的养鱼方式,“就是把鱼苗放进水里、撒饵料,等它们长大再捞起来卖,鱼病了、死了都不知道为什么,总的来说是赔本。”2013年起,他买了十多吨生石灰,花了3年时间养水,水好了鱼才能养得更好,但缺氧死鱼事件也时有发生,“鱼还算不上特别健康,越健康的鱼销路越远、越广,因为大家都喜欢吃鲜活的鱼,足够健康的鱼才能在漫长的运输过程中存活下来。”
近几年,谢福刚在成都市、邛崃市两级农业农村局组织的多次免费培训中,了解到数字化技术赋能渔业,期间多次到广东、海南等渔业发达省份考察,逐渐认可并引进了一整套数字化渔业系统,还得到了渔业发展补助资金支持。
如今,谢福刚搭建起一套智慧渔业云平台系统,坐在办公室里或者在外地,都可以用电脑或手机实现远程对自动制氧机、自动投料机、溶解氧传感器、pH传感器等一系列设备的监测和操控。现在,他的鱼塘里不仅再也未出现过鱼群缺氧大量死亡的状况,产量和品质都得到稳步提升,产品远销上海、西藏、广州等全国多地。
谢福刚说,未来他还将继续升级AI系统,让AI来帮助他在鱼塘运营、销售等方面做出决策。
距今4500年左右,成都平原就产生了作为蜀文化源头的新石器晚期文化——宝墩文化。据考证,宝墩文化时期农业和畜牧业已经在成都平原广泛普及,是先民获取食物的主要途径。而今,在宝墩文化的起源地新津区宝墩镇,农牧业正走向数字化时代。
养殖人员唐前程就是这样一位新农人。每当他来到养殖车间,看到的都是智能喂养、自动环控等一系列系统的运作,实现饲料自动运输、投喂、饮水、环境控制检测等生产运营智能化。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物联网、5G等技术被应用到了最传统的养猪业,他需要做的就是查看控制面板上的各项数据,其中很多数据用手机就能查看,几乎只有为猪群接种疫苗的时候,才需要走进猪群。
“什么是好肉?第一是健康,然后是口感。”该公司负责人徐经理告诉小布,如果让猪群生活在优良的环境中,其生病的概率就更小,所用到的疫苗等药物就更少,最终端上人们饭桌的肉药残量就更小。
为了让猪群少生病、不生病,首先要隔绝疫病。为此,每当唐前程和同事们进入隔离的养殖区域时,必须反复洗澡和消毒。其次,就是用上一整套数字化系统。
例如,环境控制系统实现了猪舍内自动通风、调节温湿度、采暖等;自动供料系统通过多级料塔配合筛盘料线及料塔称重系统,可将不同饲料精准地供应至每头猪,全程管道运输、减少污染,从而达到精准投喂、干净卫生等投料效果;自动监控系统以5G技术为载体,用可视化的方式,精准、完整地记录猪舍内的异常情况,从而排除风险。
唐前程告诉小布,曾经在农村喂猪,一个农民至多养几十头,而今通过数字化技术,他们一个养殖人员就能够管理上千头猪。当地相关工作人员也告诉小布,一批智慧农业企业落地新津后,对一方经济起到了带动作用,也让村民有了更多的就业选择。
雪山之下,无人驾驶收获机来回作业,同样无人驾驶的运粮车在田边等待卸粮,一系列无人化操作,让现场参观人员直呼“大开眼界”。去年5月,位于成都市大邑县的“无人农场”喜获丰收,而今,绿油油的小麦继续在那里茁壮生长,迎接下一次丰收。
当地社区工作人员黄倩告诉小布,无人农场所用到的器械实际上都是普通机器,通过西华大学现代农业装备研究院的改造后,通过北斗卫星信号和计算机规划路线,精准地实现在300亩的无人农场里走直线、调头转弯等动作。“就像是家用的智能扫地机器人。”
小布看到,在无人农场的机库里,无人拖拉机、无人植保机、无人收获机、自走式喷雾机等器械一字排开,田地里还有摄像头、土壤监测仪等设备,以实现“耕、种、管、收”一些列无人化或少人化操作。
在无人农场的不远处,还有一座智慧农业产业园。在这里,小王等新农人通过吉时雨数字农业公司开发的智慧农业APP以及监控设备、土壤监测仪,就能实现对数千亩农田的管理。他们告诉小布,智慧农业APP可提供从种到收再到售卖的“一条龙”服务。
土壤的pH值是多少,农作物生长情况如何,气象状况怎么样,什么时候该播种,什么时候该除虫……只要打开手机,新农人们全都知道了。
小王告诉小布,他曾在城市里从事汽修行业,本不打算回到农村,但看到数字化赋能下农业生产日新月异的变化,渐渐找到了农村的价值。如今,他家在大邑承包了数千亩农田,生产的粮食销往全国各地。
目前,大邑共有省级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、市级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、市级四星级现代农业园区3个、市级三星级现代农业园区8个,大邑正插上乡村全面振兴的“翅膀”,加快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的“天府粮仓”。
数字化赋能乡村的例子,在成都还有很多。例如在崇州市天府粮仓产业园,通过人工智能决策,控制温度、光照、水肥、防控病虫害等,即可种出酸甜适中、脆爽多汁的美味樱桃、番茄……从依靠人力,到依靠算力,数字化技术正全面提升着农业生产的效率,让农业更智能化、经营更网络化,管理更高效化、服务更便捷化,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。
出处:农具像扫地机器人一样好用!从人力到算力,数字化走进成都农村
成都发布
|